橡胶气囊,桥梁气囊,充气式橡胶气囊厂家直销,价格合理,详询15703040215

橡胶气囊,桥梁气囊,充气式橡胶气囊厂家批发_重庆君正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新闻资讯-橡胶期货为何集体走强?

2023-10-13 08:47:16 来源:期货日报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周四,国内天然橡胶、20号胶、合成橡胶期货集体走强,相比较而言,20号胶期货涨幅更大。截至收盘,天然橡胶、20号胶、合成橡胶期货主力合约涨幅分别为3.57%、4.07%、2.42%。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

周四,国内天然橡胶、20号胶、合成橡胶期货集体走强,相比较而言,20号胶期货涨幅更大。截至收盘,天然橡胶、20号胶、合成橡胶期货主力合约涨幅分别为3.57%、4.07%、2.42%。

“国庆长假后,在商品普跌的情况下,天然橡胶和20号胶逆市上涨。”新湖期货能化研发总监施潇涵表示,天然橡胶作为具备一定农产品属性的品种,其生产及价格的季节性较强,四季度价格通常以上涨为主。

施潇涵认为,除了季节性因素外,当下天然橡胶基本面还存在几方面利多因素:一是由于利润以及树龄等原因,全球第二大产胶国印尼今年减产几成定局。二是尽管国内天胶库存绝对水平仍然较高,但近期持续逆季节性去库。三是产区天气情况不佳。目前已经进入旺产季,市场对天气的关注度提高。尽管国内以及泰国北部产区天气有所好转,但泰国南部主产区降雨仍然偏多,限制原料产出,原料价格一路上行。四是今年全乳胶产量或在20万吨左右,不及市场之前预期,再加上收储可能性仍存,因此2023年产全乳胶流通量甚至可能低于2022年。五是轮胎需求尚可。9月重卡销量同环比再度走强,物流景气度明显好转。六是旺产季后紧跟着就是停割季,临近年底,天胶投机性需求将阶段性爆发。

国贸期货研究院能源化工中心首席能化研究员叶海文表示,昨日橡胶品种集体上涨主要有几方面因素:一是市场再度有收储的传闻,今年5月份以来,国储局轮储的消息一直是扰动多头情绪的主要因素,前期国储局已经抛储部分老胶,后期收储则会对可交割的全乳胶仓单数量造成影响,一定程度上利好沪胶期货。二是橡胶产业基本面仍有较强支撑,近期海外产区降水天气影响,原料上量预期不明显,原料价格延续上涨态势。国内中游库存持续降库,截至2023年10月8日,中国天然橡胶社会库存153.4万吨,较上期下降1.08万吨,降幅0.7%。节后下游轮胎厂开工逐步回升至常规水平,对原材料补库积极性提高,现货市场价格有所支撑。三是商品市场情绪回暖,此前在节前离场的避险资金重新入场,盘面呈现增仓上涨的趋势。

“相比之下,20 号胶基本面的驱动更强。”叶海文分析称,近期因为海外产区降雨天气影响,原料产出受阻,工厂的原料库存偏低,原料价格延续上涨趋势。截至10月12日,泰国杯胶价格月度上涨8.74%,成本端的支撑较强。另外,三季度以来,深浅色胶库存呈现反向变动趋势,深色胶去库,而浅色胶累库,因此,深色胶品种的价格表现整体强于浅色胶品种。

施潇涵表示,天然橡胶期货的交割标主要为国产的全乳胶,而20号胶期货的标的品是进口胶种。因此,相对于国产胶,诸如印尼减产、泰国产区天气不佳原料上涨以及海外库存偏低等利多因素更多影响的是20号胶。

“目前合成胶基本面表现或相对逊色”,叶海文表示,近期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带动成本端下行,短期原油或继续维持偏弱表现。合成胶的供需仍相对宽松,同时三季度资金交易可流通交割品稀缺的逻辑随着价格高位回落已经逐步淡化,合成胶价格上行的驱动减弱。

展望后市,叶海文认为,短期天胶价格或继续维持相对强势,四季度在天气、政策等潜在因素影响下,价格重心有望逐步上移。但风险点也依然存在,当前沪胶期现价差仍处于历史同期高位,同时场内套利盘资金仓位较低,一旦后期盘面继续大幅上涨导致期现价差扩大至足以吸引套利盘资金重新入场,则天胶的上涨势头或被打压。交易上,可尝试沪胶1—5正套为主,同时观察相关资金动向,待到价差扩大后可考虑多20号胶、空天然橡胶套利交易。

施潇涵表示,越临近年底,市场就越多的交易明年的宏观预期,商品价格四季度通常偏强。就天胶本身来说,天气、减产、仓单等炒作题材比较多,再加上产量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天胶以做多思路操作,但需要留意轮胎厂利润状况,以及天然橡胶期货方面烟片胶窗口是否打开。合成胶长线做多。

西南期货产业研究中心经理张伟认为,在经历三季度以及四季度初的上行后,橡胶绝对价格达到近两年偏高水平,天然橡胶、20号胶继续上行有较大压力。对于合成橡胶,成本端丁二烯支撑在四季度会减弱,库存压力逐步体现。“整体来看,橡胶在四季度继续上行空间有限,预计先扬后抑寻找新的平衡点。”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Powered by MetInfo 5.3.19 ©2008-2024 www.metinfo.cn